数学研修组阶段小结
一、 理论架构
校本研修是源于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需要,以教师为
主题,满足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的。突出了教师的参与性,突出了研修的实效性,具体的要求就是围绕一个主题,采取观课议课形式的活动,教师自己查找资料进行观课议课,解决课堂上的问题。
同时明确校本研修的意义是以实施有效教学为研究目的,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二、研修过程
1.问题确立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简历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由此我们确定了研究主题:提炼数量关系,体现模型思想,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
2.研究成果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以下几个观察点: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正确审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融入情境,巧妙类比,恰当建模;情景演示,实践操作,激发兴趣;;条件联想、问题解析,解决问题;画数量关系图,找数量关系式,整合类型。
通过确定上课老师以及观课老师的观察点,在第一次磨课中,研修组成员根据之前确定的观察点,查阅资料作为自己的观察的依据,进行了研修。通过那次磨课,老师们基本明确了自己的任务,而且在研修中,老师带着明确观察点查找资料是一个难得的提高自己理论素养的一个机会。第一次磨课之后,组内教师带着收获和总结出来的问题,继续通过网络等媒介查找资料,进行了第二次研修。切实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让我们的学生受益
3.反思展望
通过几次研修,小组内的老师觉得校本研修的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帮助,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亟待提高,需要更多的进行了理论学习。在校本研修的同时使学生上喜欢上的数学课。
评论